《撒瑪利亞女孩》是由金基德執導,李烏、郭芝敏、韓業云主演的情色電影,于2004年3月5日在韓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少女為去歐洲旅行而出賣身體卻不幸意外身亡,她的好友決定繼續出賣自己的身體為倆人贖罪,以換取內心圣潔的悲傷故事。該片獲得第5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劇情簡介
少女倚雋(郭智敏飾)和潔蓉(韓業云飾)夢想著去歐洲旅行,為了籌得費用,她們決定由潔蓉援助交際出賣肉體,而倚雋為她招攬生意打理錢財。越來越多的男人宣泄他們的欲望,兩個女孩子離夢想里的歐洲越來越近。
一次警方突然到旅館搜查賣淫,脫逃的潔蓉從窗口跳下,受了重傷。倚雋背著她到醫院,潔蓉渴求倚雋帶她心愛的男人來見最后一面。男子答應去見潔蓉,卻提出要和倚雋性交。
清純的倚雋不能接受這般驚詫的想法,但為了好友,她最終獻出了自己的身體。
只是誰都無法挽救潔蓉的死亡,倚雋拿出以前的記錄,一個一個聯系男人贖罪般出賣肉體,將原先的錢散還回去。做偵探的父親勇基(李烏飾)知道后萬分憤怒和痛苦。他報復這些嫖客并殺死其中一人。之后,他帶著女兒到鄉下祭奠死去的母親……
影片評價
這是韓國導演金基德繼《漂流浴室》(Isle,The)和《壞痞子》(Bad Guy)后又一部情色題材的影片,《撒瑪利亞女孩》再次將唯美的鏡頭瞄準虐戀的男女,與《漂流浴室》不同的是,本片的故事發生在都市,許多室內情愛畫面非常迷人。
本片在第54屆柏林電影節放映時,歐洲影評人評介為"她幽雅地積淀著唯美的場景,緩緩地舒展開來,不帶一點累贅,卻是滿懷憂傷",顯然對金基德的導演手法極為推崇,最后影片也獲得了最佳導演銀熊獎。
金基德總是劍走偏鋒,中意此類尖銳不怎么接觸卻又確實存在的東西做為自己電影的主題。賣淫與金錢、妓女與嫖客,其中又暗含青春暴烈畸型的成長,但是電影鏡頭又是很冷靜的,仿佛僅在講述一段無關痛癢的故事。
因為兩個女主角從一開始就總是帶著迷人的微笑和無所謂的態度在進行著肉體交易,也不知道現實社會是否真的缺失到了此種地步,仿佛援助交際對年輕女孩來說只是一件極普通正常的事。
她們想換回金錢,可以讓她們去歐洲看山、看海、看風景,這就是兩個女孩簡單又純粹的目的,于是她們懂得利用自己的身體快速簡便的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情節很淡然,化妝、接客、做愛、沐浴,再化妝、接客、做愛、沐浴…直至一場意外,一切似乎都改變了,一個女孩死去,剩下的女孩開始與曾經與死去女孩發生過關系的嫖客接觸,她分別與他們做愛,再把錢一份一份還給他們。
匪夷所思的舉動不知是否緣于兩個女孩間泛愛的強烈情結還是對于死去好友的贖罪心理,反正,故事注定是要朝著瘋狂的終點沖去了。
電影前半段著重描寫兩個女孩的情誼和援助交際的場面;后半段則是留下的那個女孩與父親之間的互動、關聯,父親不知該如何挽救女兒,在打死最后一個嫖客后,他們來到鄉下,共渡了短暫的相聚時光,父親最后還教會了女兒如何開車。
電影最后,父親被警察帶走了,女孩駕著車歪歪斜斜的行駛在泥地里,卻怎么也追不上父親。迎著朝陽,分明感覺她的夢和心在那一刻真正死去了。
在這兩個少女妓女的憂傷面前,你不應該有肉欲的企圖,就像影片充滿淡淡憂傷的背景音樂,《撒瑪利亞女孩》使人安靜,慢慢地被影片拉入傷感之境,走進對色與情之外的人性和罪行的思考。
這雖然是一部少女情色片,但它觸及青春、友情、愛情、親情、人性、罪行與懺悔,它和以往的情色影片僅僅探索愛情完全不同,它擯棄了轟轟烈烈纏綿悱惻畸戀虐戀,而是直指人性深處的選擇,在這個層面,少女賣淫只是些微不足道的畫面和鏡頭。
看完這部片子最深刻的估計就是潔蓉那個笑容了,甚至在死后都保持著這個笑容,可謂是感慨良多。高中生、夢想,這無疑是很純潔的詞匯,卻用出賣肉體來展現這些純潔,導演很殘忍。
當父親開車帶倚雋到河邊的時候,他打電話是為了自首,可能是自己在心靈上已經解脫,倚雋的夢境是對父親的愛的極端的反應,巧妙的是和女孩醒來后所看到的父親為女孩學車畫石頭的行為形成了對比。
而父親的離開設計太過巧妙了,當倚雋正在專心于學車時,父親坐上了警察的車。然后俯視全景,倚雋發現父親離開要去追車的時候并沒有直線開過去,而是按著先前為了練車父親擺放的S型路線,出那部分后再直線開走的。
那時,她還沒有擺脫父親的引導。后來在泥濘路上,有輛車反方向開過,倚雋險些撞上卻又調整方向躲過,然后拋錨,那是她自己的行為,不過最終卻還是停留在原地,這樣的結尾太讓人回味。
電影中描述的主題是救贖。而這救贖是很有挑戰性顛復性的,首先是少女并沒有將出賣自己的身體看作骯臟的事情,而電影也將這兩個少女塑造的天真可愛,特別是Jae-young那張寫滿純真的娃娃臉。
在敘述中她們提到古老的宗教女人以身體作為解救男人的方式,也就是說在她們眼里這行為是神圣的。這也就能解釋為什么Yeo-jin在Jae-young死去之后會逐一償還這些男人的錢。
因為收了錢就成了買賣行為,她以自己的奉獻來捍衛這一行為的純潔性。另外父女間的那條線索也格外感人,同時又是西方化的喻指,當父親離開女兒踏上歸途的時候,意味著他也要去償還他的罪孽。